|
国际桥协(IABSE)中国团组
|
![]() |
|
根据IABSE总部编写的协会历史,1957年中国团组的名字Chinese(PRC) Group of IABSE首次出现在了IABSE的国家团组名单中,同济大学李国豪教授为中国理事,当时共有国家团组13个。
文化大革命后,李国豪教授亲自重组了IABSE中国团组,并以中国理事和中国团组主席的身份先后出席了1976年和1979年的两次年会和学术会议。此后,李国豪教授又积极组织和推荐中国学者参加IABSE学术会议和加入会员组织,使得中国会员的数量开始逐步增加。1987年,74岁的李国豪教授获得了IABSE最高学术荣誉奖——Award of Merit(终身成就奖),这是IABSE历史上颁发的第13个终身成就奖,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此殊荣,由此开始了中国会员数量的第一次快速增长。1988年,IABSE中国会员的数量首次超过了25名,李国豪和项海帆担任中国理事,程庆国、兰天、沈聚敏、沈祖炎和刘西拉先后担任了第一、二、三、五和第六工作委员会委员。
1994年,IABSE中国会员的数量超过了50名,由项海帆、蓝天和潘家英担任中国理事。1997年和1999年的两次IABSE学术会议上,项海帆教授应邀做了大会特邀报告。1998年,IABSE中国会员的数量超过了100名,由项海帆、范立础、兰天和潘家英担任中国理事。2001年,项海帆当选IABSE副主席,葛耀君、张其林和吕西林担任第一、第二和第三工作委员会委员,并且中国团组申办成功了2004年IABSE上海年会和学术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