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根深博士荣获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2022年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
发布人:夏烨  发布时间:2022-09-17   浏览次数:933

近日,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IABSE)公布了2022IABSE年度人物和论文获奖结果,我系2020届方根深博士的博士学位论文《Flutter Fragility Analysis of Long-Span Bridges Based on 3D Typhoon Model Using 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基于地理加权回归三维台风模型的大跨度桥梁颤振易损性分析》)荣获2022年最佳博士学位论文奖(IABSE Best PhD Thesis Award)。该奖项用于奖励桥梁与结构工程领域过去三年中获得博士学位的博士论文及优秀个人,每年颁发一次,每次只有一人获奖或空缺。评选过程是由IABSE国家团组推荐候选人,经过IABSE杰出论文评审委员会首轮打分筛选和次轮答辩评审的方式投票产生,方根深博士成为该奖项的首届获奖者。

方根深的博士学位论文聚焦于大跨度桥梁的抗台风设计,在台风设计风参数取值、大跨桥梁风致振动不确定性量化和易损性评估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导师为葛耀君教授(同济大学)和Weichiang Pang教授(克莱姆森大学),主要创新性成果包括:

(1)  提出了考虑物理机制的台风三维风场解析模型、基于数据驱动的台风风场参数估计方法和递推模型,阐明了台风特异风场的三维分布特征,重构了我国沿海历史台风最大风速演变图;

(2)  提出了基于地理加权回归的台风路径、强度和风场参数随机模拟算法,完整建立了我国沿海区域台风极值风速区划图,填补了现有桥梁和结构风荷载规范台风条款的空白;

(3)  发展了评价大跨桥梁风振易损性的概率化分析方法,量化了风场参数、结构参数和气动参数的不确定性,实施了台风作用下大跨桥梁气动稳定的可靠度计算和易损性评估。

        研究内容为填补我国荷载规范中台风设计风速的空白提供了数据支持,相关成果直接应用于西堠门公铁两用大桥、深中通道伶仃洋航道桥、通明海大桥、黄茅海大桥等10余项代表性工程的风环境评估和抗风性能评价,为开展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估和防灾减灾、实现基于性能和“风险一致”的结构抗风设计奠定基础。


方根深个人简介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助理研究员,2014年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2019年和2020年博士分别毕业于美国克莱姆森大学和同济大学。从事桥梁与结构风工程领域应用基础研究,内容涉及致灾风气候和结构风效应的风洞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构风工程的不确定性量化与概率化分析方法、风相关多灾害随机模拟与结构效应及韧性提升等方面。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项、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发表/录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9篇,EI收录10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1项。荣获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协会(IABSE)年度优秀博士论文、上海市优秀毕业生、同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励。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简称:IABSE,成立于1929年,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现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会员,是目前会员国最多的国际土木类协会。该组织为国际土木工程界久负盛名的非盈利学术组织,协会的宗旨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推动国际行业和社会范围内的结构工程技术进步。